当前位置:主页 > 商业资讯 >

黑龙江五大连池:“育繁推”一体化振兴大豆种业 焦点资讯

发布时间: 2023-06-30 09:54:31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高 伟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大豆种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五大连池市坚决贯彻“要靠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黑龙江省委“建设大豆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和黑河市委“打造国家大豆良种选育中心”的战略部署,立足振兴民族大豆种业,聚焦“育繁推”一体化,大力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保障和服务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大豆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图片)

强化组织保障作用

五大连池市坚持把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作为立市产业的支柱,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种子项目专班,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谋划项目建设内容,调度项目实施、资金拨付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责任单位主动履职尽责,在项目前期手续审批、资金拨付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制种大县项目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完工。

成立种子技术服务指导站,承担种子技术服务新品种试验筛选鉴定、良种示范展示、跟踪评价、推广应用、信息统计监测等职能,确保种子技术服务指导站高效运转。

强化政府服务能力

整合资金投入种子产业,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1亿元,实施种子成果展示推广、大豆种子综合服务中心、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大豆种子提纯复壮等9个项目,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提高基地建设品质。对开展种子提纯复壮、品种生产经营权审定或独家买断、新品种展示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2022年拨付奖补资金658万元,切实提升制种产业水平。利用全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奖补资金400万元,在大豆田中,投入微肥、植物助剂、杀虫剂、杀菌剂、芸苔素内酯等,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社会化服务补助等。利用产业园奖补资金710余万元,租赁5年土地,提供种子进行育种研发用地,建设展示示范园区1083亩。

出台政策引领种子产业。制定出台了《五大连池市2022年农业优惠政策实施意见》、大豆种植保险补贴政策。2022年大豆种植保险补贴面积172.5万亩,补贴额度749.25万元。实施龙头种业优先入园政策,为种业入驻预留建厂用地,并对大豆种子企业,尤其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实施优先供地、优先入驻政策。

打造平台服务种子产业。建设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设立中心配套育种、研发实验室,购置实验室仪器、专用田间作业机械等设备。搭建共享式育种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落地,鼓励种业与科研院所及育种专家开展科研育种合作,建立盖钧镒院士工作站,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目前全市15家大豆种子企业拥有大豆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69个,基地繁育品种209个,2023年繁育面积达到162万亩。利用制种大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完善农情、灾情、病虫情和土壤墒情以及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信息化监测管理手段,构建田间智能化、可视化监测网络,现已建成制种基地监管服务云平台及可监控基地90处,实现了30万亩大豆良种生产全程监控。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建立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利用项目资金90余万元,购置专业检测设备,全市种业共配备检验员28人,在种业完成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等自检工作后,种子技术服务指导站联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对种子质量进行抽检,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上市种子质量。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发挥企业研发创新的主体作用。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大豆良种繁育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大豆良种繁育。与省农投集团开展大豆良种战略合作,通过科研和生产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利用设在圣丰种业内的盖钧镒院士工作站,研发出更多本地高油高蛋白品种。2022年,全市新品种引进研发总投资1322万元,新审定省级以上品种9个。

发挥企业联农带农的主要作用。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实施订单化生产,2022年签订产销订单405余份,订单面积达到130万亩,带动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和“土地流转+保底分红”等形式,农户和村集体平均收入有明显提升。

发挥企业营销推广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根据大豆品种特性研究掌握适合本品种的栽培技术,全方位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良种良法良田”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实现企业、种植户、大豆产业多赢。融合订单销售、网络销售、展销销售等多种途径,拓宽大豆良种推广渠道,扩大良种销量。

下一步,五大连池市将坚定振兴大豆种业发展方向,积极融入“六个龙江”“五个黑河”“四个农业”发展大局,加快大豆良种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全力推动大豆制种产业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中国食品报》(2023年06月30日04版)

(责编:朱美乔)

标签:

为您推荐

随机阅读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