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商业资讯 >

焦点关注:戏曲进校园|什么是京剧?生旦净丑如何区分?这堂京剧课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 2023-03-27 21:13:06 来源:新华报业网

什么是京剧?生旦净丑如何区分?京剧如何博采众长和传承发展?3月24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协办的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之“名家戏曲课”来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高飞以《国粹京剧,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为题,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入的京剧名家课,让在场的100多位学生深度浸淫在“国粹之美”中。

著名青年京剧演员高飞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得主、江苏“时代楷模”黄孝慈的爱徒。从青衣到花旦,从京剧到歌剧,高飞多重跨界,用不同的角色传承黄孝慈老师“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诠释了自己对京剧艺术的赤诚之心。


(资料图)

“现在我们都在说要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人,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不了解的话,我们如何出去跟人家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哪里?你们不能说一定要研究透彻,但最起码你们要知道京剧是什么,它是国粹。”

追根溯源,高飞首先给在座的学生普及了国粹“京剧”的起源。1790年随着乾隆皇帝万寿庆典的开始,以“三庆四喜”等著名徽班进京为标志,一个新剧种都在京城开始孕育。经过数十年的兼容并蓄,它融合了徽剧、汉剧、秦腔、梆子、昆曲等各剧种的特色并在竞争中独领风骚,成为之后200年间影响最大的戏曲艺术。“大家可能觉得,‘京剧’一定是在北京产生的。但很有意思,这个名字是南方的上海人起的。”高飞介绍,“京剧”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光绪二年二月初七,即公元1876年3月2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文章里。此后,“京剧”一词逐渐通行全国,虽然后来还曾改为“国剧”“平剧”等不同的称呼,但最终“京剧”一词还是在人们的称呼中固定了下来。

戏曲的角色分为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指什么?生,指的是扮演多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男性角色,包括小生、老生等;旦,则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按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又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净就是花脸,抖音里面现在比较火的《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里面的包拯就是花脸,脸上有大白块儿。过去有学生问,他脸上画那么脏,怎么能叫‘净’呢?这个确实很有意思。”

过去说,“生旦净末丑”,那“末”又去了哪里呢?高飞介绍,“末”行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因为扮演的不是主要角色,且其扮相又与生行相似,因此干脆取消了“末”行,让其与“生”合并,这样老生的表演范围大为扩大。“现在我们的行当都比较兼容了,我过去是学青衣的,但是花旦也唱,因为现在观众需求的东西太多了,你不能说我就是唱青衣的,我不唱花旦戏,你必须会很多很多的戏。像这次进校园的《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个角色,到底是花旦,还是青衣,还是泼辣旦,你没有办法完全用一个行当去归纳。”

在梅兰芳京剧表演体系中,表演程式是指什么?高飞说,京剧讲究简洁美,很多时候在台上并没有道具的,靠着“一桌两椅”就能把故事明白。“我们桌椅上面有一个布,我们叫桌椅披,如果是灰色调的,那就是穷苦人家;蓝色带花的,那就是有钱人家以及贵妇家里面;黄色的,则是皇家或者是王爷家的。”

“有的人说我们不喜欢听京剧,因为它咿咿呀呀时间太长了,其实京剧根本不长。我们有的时候两个小时能叙述几千年的一个事情。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我们在台上走两圈儿,1000公里下来了。”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无实物表演,高飞特意邀请了几位同学上台体会了一下京剧开门的动作。京剧的开门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推门、拉门、踩门、拧门等。每种开门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推门表示角色的激动,拉门表示角色的沉着,踩门表示角色的怒气,拧门表示角色的犹豫等,是出场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等重要的表达方式。

学生们如何亲近京剧?高飞也给出了自己的推荐清单:“如果你们要想学京剧,听京剧第一入门儿的是咱们八个样板戏,跟咱们生活比较接近的。然后可以去看看花旦戏、小丑戏,再往后呢听一听铜锤花脸,看看旦角的戏,一点儿一点儿地入门。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非是文学底蕴特别好的,否则别一上来你就弄个程派的《锁麟囊》。”

“我的老师黄孝慈先生说过,她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学京剧、演京剧、传京剧’!”讲座中,高飞还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学艺的经过。演讲结尾,她以恩师黄孝慈的一段话送给在座的同学共勉:京剧艺术无捷径,勤奋拼搏是人生的全过程,获奖只是人生的点缀却不是永恒,踏踏实实继承、认认真真创新是我们这代京剧人为中华传统文化奉献的忠诚!

无论是知识点满满的京剧干货,还是高飞随时开口就是高潮的能力,一个小时的讲座都让在场的学生们大开眼界。走出演讲的教室,孩子们还在三五成群讨论着讲座的话题,一堂生动、饱满的戏曲名家课,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王悦谋/摄影、摄像

标签:

为您推荐